服务之星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奖一等奖获得者、分析测试中心

张莉:赓续前行、奋楫争先,服务平台的“开拓者”

服务之星

image.png

服务格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永葆初心,做好科研支撑,为师生提供专业的“一站式”综合技术服务

自2009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张莉从一名普通测试技术人员,成长为技术骨干、管理能手,先后担任分析测试中心生命科学室主任,光谱、波谱、质谱平台主任、党支部书记,新药创制技术中心执行主任,正高级实验师。她热爱工作,坚守信念,以“求实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她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探索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新模式;她踔厉奋发、深耕技术,不断开发新方法,为科研成果产出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她脚踏实地、言传身教,有效推进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深入学院对接课题组,大幅提升测试服务品质。

勇于创新,探索新型服务模式

锐意进取,从0到1的突破。她敢想敢干、开拓进取,在服务前沿科学研究上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随着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转化医学大楼的落成,学校实施发展“大生命”“大健康”战略,分析测试中心面临新的责任和挑战。2020年9月起,张莉勇挑重担,担任新药创制技术中心执行主任。她努力将最先进的技术理念运用到新的建设任务中,通过整合分析测试中心仪器和技术资源,从技术中心规划、人员招聘、硬件能力完善、技术能力提升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探索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项目负责人制的技术服务,提供从实验设计到仪器测试、结果解析、综合报告全流程“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服务新模式。这种新的运行机制,能够为用户很多复杂项目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已经在药物结构确证、未知物剖析、复杂制剂表征、工艺安全性评价等综合技术服务方面形成了交大品牌特色。她负责建设的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生物医药分析与质量控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于2024年3月以综合绩效评价98分的高分顺利通过上海市科委验收,标志着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在生物医药分析与质量控制专业技术服务领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精益求精,支撑服务创新高。她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任光谱波谱质谱平台主任期间,张莉带领的生命科学室从5人发展到2020年包含14位博士,8位硕士,设备总资产过亿的大平台。转任新药创制技术中心执行主任后,她用自己对工作的激情,带动和鼓舞团队成员,培养出了一支综合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勇于攻坚克难的技术服务队伍,服务全校18个学院和附属医院,510个课题组,测试服务量年增长率20%。通过一站式服务,用户无需对接多位测试老师,提高了沟通和测试效率,创造了极佳的用户体验。支持多篇Science以及CNS子刊等高水平论文,助力学校高质量科研上水平。此外,团队助力科研院所和药企药物研发,已经完成百余项药物结构确证、杂质分析、组成剖析等的委托测试,12项药物完成注册申报,取得显著社会效益。2023年服务案例被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科研仪器案例库收录。

申请新资质,提升行业竞争力。为了适合行业的最新要求,2023年3月,她带领团队开始筹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资质申请,2024年10月顺利通过现场评审,12月获得国家认可实验室CNAS证书。分析测试数据的合规性进一步增强,测试报告可实现国际互认,将极大地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这不仅标志着分析测试中心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彰显了中心管理水平、分析检测能力以及软硬件设备设施的卓越与领先。

深耕技术,夯实技术支撑服务

钻研业务,提供高质量深度服务。张莉深知作为高校测试人员,只有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为校内外用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白天,她认真完成测试服务,记录下遇到的特殊问题;晚上,她查阅大量的技术资料,学习新的测试方法和工具。生命学院的一位博士研究生陈同学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难题,因其研究的海洋沉积物样品性质特殊,常规前处理方法导致样品氮稳定同位素质谱测试数据异常,无法满足论文发表要求。实验遇到瓶颈让陈同学陷入焦虑,情绪非常低落。张老师得知情况后,马上和陈同学一起讨论,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张老师晚上继续实验到很晚,周末接着加班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实验参数进行反复优化,最终建立了针对这类特殊样品最优的测试方案,成功获得了可靠的氮同位素比值数据,保证了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陈同学对张老师一直非常感激,当文章被Nature Communications收录,第一时间激动地把文章的在线链接发给了张老师,和她一起分享喜悦。

经过多年耕耘,张莉围绕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搭建了国内一流水平的IRMS技术服务平台,并不断突破技术难题,为学校科研提供当前硬件条件下的全面服务。开发了多种IRMS分析方法,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技术,支持了学校海洋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服务国家生态、食品、生物医药以及大海洋战略研究。她在业务上不断进行总结和积累,与国内稳定同位素质谱知名技术专家共同编写了IRMS领域第一本综合的实验技术书籍《气体同位素质谱分析300问》。参与制订2项稳定同位素质谱国标(2023年已实施),使相关项目的测定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促进行业技术提升。受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邀请,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共同修订《稳定同位素质谱校准规范》。参与编译《食品溯源与识别分析技术》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图书二等奖。技术水平获得同行肯定,多次受邀做全国性大会报告。

无私分享,多管齐下助提升。张莉不仅自己在测试工作中表现出色,还非常注重团队的成长和发展。她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同事们,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团队成员成长迅速,获得了学校决策咨询课题以及分析测试中心实验技术研究课题等多项资助。除围绕常规仪器操作,定期开展自主操作培训外,她还勇于尝试,打破传统教育时空界限,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共用。2022年3-4月积极响应“同心战疫、共克时艰”的号召,举办了6期16个主题的“云”上讲座,吸引1500余人次参与。近两年每年举办前沿技术讲座,助力科研创新。立足新媒体交互融合,“线上”与“线下”联动协同。“线上”理论资料自学与“线下”操作培训结合,极大提高培训效率,让新手快速且稳妥“上手”。同时,也积极通过微信、钉钉等社交平台,师生实时互动、答疑解惑。

思想引领,提升测试服务品质

脚踏实地,坚持党建与业务紧密结合。担任平台党支部书记期间,她充分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带领支部形成了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结合分析测试中心服务特色,围绕“精准助力科研,勇担时代使命”主题,她率先与学院党支部开展联组联建活动,3年与5个学院开展9次支部联组特色活动,深入对接课题组,有效拓展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系列“我为师生讲技术、办讲座、解疑惑”活动、现场测试咨询台等措施,进一步完善院系服务机制,既解决师生实际测试疑难,为平台改革提供参考,更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

言传身教,培养党支部优秀力量。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豁达乐观,锐意进取,从她身上总能感觉到一股积极向上的活力。她通过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引导平台老师求真务实、勇攀高峰。她注重党支部凝聚力建设,以身为范,发展了3名优秀的年轻老师加入党组织。在她的引领下,许多新人迅速成长,为测试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多人荣获上海市研发平台技术类先进个人、3人获校实验系列卓越计划(副高)、1人获校实验系列卓越计划(中级)、1人获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团队荣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三八红旗集体,2022年十佳优秀主题党日活动案例、2022年“三全育人”优秀案例、2023上半年学习先进支部等。她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提升了团队的整体水平,也为中心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张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勇当先,立足岗位做实事,知行合一做服务,攻坚克难立新功,用过硬的素质和作风书写“交大人”的责任担当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未来,她将继续发光发热,持续打造交大品牌的转化医学技术服务,助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个人简介

张莉,上海交通大学“管理服务奖”一等奖获得者,正高级实验师,分析测试中心新药创制技术中心执行主任。本人及团队曾先后获评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三大卓越奖励计划”实验系列(副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三八红旗集体”、平安校园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等。 

 


分析测试中心 教师工作部 新闻中心